Mio MiVue M550 金剛王 F1.8大光圈機車行車記錄器(贈送四好禮)











嗨!

您正在找Mio MiVue M550 金剛王 F1.8大光圈機車行車記錄器(贈送四好禮)嗎?

底下是 Mio MiVue M550 金剛王 F1.8大光圈機車行車記錄器(贈送四好禮) 的內容簡介







Mio MiVue M550 金剛王 F1.8大光圈機車行車記錄器(贈送四好禮)




非買不可的理由




★SONY 感光元件

★F1.8大光圈,增加進光量,提升夜間拍攝明亮度

★Full HD1080P 高畫質影像

★130 度廣角鏡頭

★全玻璃鏡頭

★整機防水

★內建750 mAh 鋰電池











ok忠訓

Mio MiVue M550 金剛王 F1.8大光圈機車行車記錄器



(贈送)16G+防水車充+原廠擦拭布+收納袋



















商品規格

商品名稱:Mio MiVue M550 金剛王機車行車記錄器

重量:77g

尺吋:91.4x30x30(mm)

包裝內容物:金剛王x1/皮革環繞減震固定座x1/USB傳輸x1/快速

贈品:16G記憶卡+防水車充+原廠擦拭布+收納袋

產地:台灣



我們所提供為全新產品,並提供以下保證:


- 保固期限:原廠主機保固1年,配件三個月


- 保固範圍:新品瑕疪(因人為因素所導致產品損壞者恕不接受保固)


- 本產品已通過BSMI標準檢驗局認證標準,字號D43007,品質有保障

※鑑賞期非試用期,除新品瑕疵,一經拆封使用,將影響退貨權限,如需退換貨請保持商品與其包裝之完整。










原產地


台灣










瘋狂賣客購物網

SONY感光元件大光圈,夜拍超清晰的機車行車記錄器,F1.8大光圈與SONY感光元件,夜拍超清晰,整機防水,下雨通勤不擔心~

商品網址: Mio MiVue M550 金剛王 F1.8大光圈機車行車記錄器(贈送四好禮)



歡迎入內選購

觀點投書:你對未來30年的交通想像是什麼?

晚上和一位公司老闆吃飯,他說最近都坐捷運跑來跑去,席間朋友都不可置信,問他那你司機呢?他說就留在公司洗車打蠟,坐捷運比搭自己的座車快多了…

想想快三十年前,筆者在板橋念高中,每天搭公車從永和到板橋,上下學時段,幾乎是整整一個半小時站擠在公車上痛苦不堪,高一不到半年,就無照騎摩托車上學,後來因為學校無照騎車上學的人數實在太多,把校外騎樓塞到店家無法做生意,校長直接開放上百台摩托車進校停放…



三十年前和現今比較,台北路上無照騎機車的高中生,真的少了很多,三十年前也真的沒想過板橋會有三鐵共構的車站,台北會有完整的捷運路網,如果有,我想不會一堆學生選擇無照違法騎機車…

從上面個人的經驗為例,回到近來藍綠爭吵不休的前瞻基礎軌道建設,大家可能要回到一個根本的思考,你對未來30年的交通運輸想像是什麼?未來台灣的交通運輸面對的是什麼環境?人口減少老年人口佔四分之一以上?全球油價高漲?無人車時代?大數據精準分析,各種交通載具無隙縫的接軌?最重要的是,軌道運輸還是未來最佳的選擇嗎?

高度依賴能源進口的台灣,環保綠能是終極的目標

無庸置疑的,台灣是高度依賴能源進口的國家,不論是私人交通工具或公共運輸,節能環保是未來不可否定的目標,推動台灣滿街跑的機車電動化、私人汽車電動化,或者目前推展不好的電動公車,這些都是未來需積極努力的目標,然不可否認,軌道運輸絕對是環保的公共運輸,特別是城際運輸重要的交通運具,前段日子一則有趣的新聞,荷蘭鐵道公司的執行長高興的宣布,荷蘭的鐵道不只用電,且所有的電力供應來自最環保的風電,為此還將自己綁上風車轉一圈慶祝!

公路建設飽和、公共運輸面臨瓶頸,軌道運輸是重要的選擇

軌道投資金額龐大,節能、公共運輸有很多其他作法,軌道運輸是台灣的最佳選擇嗎?透過目前台灣交通發展的一些指標,我們來思考這個問題:

1、台灣高快速公路建設密度名列世界前茅,適當的公路投資已經飽和。

表三

軌道投資金額大,未來稅收補貼虧損?

整體來看,全球軌道運輸只有日本與香港賺錢,靠的都不是運量的票箱收入(票箱收入平均應不到四成),而是相關的商業外部收益,所以,軌道運輸的投資必須要整體都市規劃與區域發展來併同思考,以基隆輕軌為例,其是搭配基隆港區更新、基隆河谷廊帶五堵、七堵轉運站、八堵國民住宅等相關都市規劃思考,更遑論基隆輕軌可讓出軌道容量給花東線,且輕軌系統比台鐵的服務班次更準確,有需求可以班次更密集,所以交通部長賀陳旦認為這是非常划算的投資;此外,外界質疑高雄、台中捷運運量不足,但台北捷運初期只有木柵線和淡水線時,也是運量不足,等其他路線完成連結成網之後,搭配完整的公車轉接駁,運量才提昇至每日200萬人次,而台北市長柯P說北市過去30年發展捷運有三個失敗(以交通為導向的都市建設失敗、商業化失敗、產業化失敗),的確值得各地方政府未來推動都會捷運發展引為借鏡,然公共運輸投資目的並不是純粹為了賺錢,過去雙北的捷運網花了1兆4千億以上去打造,絕不可能以票箱收入作為獲利的基礎,但不可否認軌道投資因為投資金額龐大,為避免成為政府負擔,地方政府未來推動至少也要有兩項重要工作必須積極配合:

1、軌道建設比公路建設更能讓都市加值,地方政府要推動軌道建設,需以台北為戒、日本為師,整體考量都市規劃發展,過去負責軌道的是地方政府交通單位,而都市規劃是都發局或建設局,兩者往往缺乏整合而沒有整體思考,此必須突破,交通部長賀陳旦在天下專訪就提到:做捷運的人有一個要朝聖的地方——加拿大多倫多,因為多倫多的捷運建設與都市計劃高度結合。屬於捷運車站的容積率,比站外容積率多五倍,就能吸引人潮來搭捷運,人家就敢做。現在多倫多主要街道,每隔1.5公里車站建築物都很明顯。如何做到?因為捷運路線劃定50年,範圍內建設開發,都不可以侵犯捷運的路線。

2 、軌道運輸不可能door to door,雙北再完整的捷運網也需要搭配公車轉接駁才可能衝高運量,準備興建捷運網的地方政府必須在興建前用公車路線培養運量,興建後用公車系統轉接駁,形成短程公車接駁、中長程軌道運輸的完整公共運輸服務網,整體公共運輸市佔率才有可能提昇!

無人車、分享共乘、點對點公車運輸等新運輸型態發展,台灣還需要軌道?

未來的交通運輸如何發展有各種想像,但不管是所謂的無人車、共享共乘或者透過大數據分析提供點對點公車運輸,這些都還是公路上的使用者,換言之,在公路建設飽和的台灣,這些新的發展不會解決壅塞的問題,了不起提昇穩定性(知道到達目的地的時間)但不會更有效率(還是塞在路上),且若涉及中長距離與城際運輸時,這些公路為基礎的運輸方式仍不足以取代軌道運輸,以台北高雄運輸為例,搭乘高鐵的比例比開車的人多了,更不用說加上台鐵的運輸人次,當然,未來三十年會不會如同星際大戰場景,空中也是一堆飛行馬路,這沒有人敢保證,但如同小叮噹的任意門一樣,如果真的有破壞性創新時,真正崩解的可能是整體運輸產業(飛機、汽車族繁不及備載…),這時點軌道運輸的投資損失已經是枝微末節了!

老年化社會軌道運輸的角色

細讀此次前瞻軌道建設有一塊是強調觀光軌道,雲林、嘉義糖鐵和集集支鐵除了有連結高鐵站功能外,兼具觀光發展的功能,東港觀光鐵道是著眼大鵬灣與東港的觀光開發展,這幾條都是利用過去台鐵或糖鐵等相關的既有鐵道路廊,而墾丁一年至少有800萬觀光人次,恆春觀光鐵道更是值得的投資,這些觀光鐵道的開發除了著眼未來的全球旅遊成長需求(全球嬰兒潮世代退休的旅遊需求,已經讓亞洲機場的運輸年年大幅成長),且地方政府需搭配都市規劃去發展觀光外,其實需更深層的思考,這些非都會化的地區,人口老化更嚴重,所以這些觀光鐵道的思維,不只是讓高鐵與台鐵連結成網,發展觀光才有機會讓年輕人回鄉或者留下來,更重要的是老年化社會,高齡駕車與騎車已經成為新的交通問題,健康的老人透過這些低底盤的輕軌運輸,可以連結高鐵或台鐵成為中長距離的交通選擇,此外,以鄰近日本為例,在軌道及公共汽車等交通沿線,聚集日常生活需要的商業,醫療、行政服務設施、形成人口聚集的地區生活據點,讓不能或不適合駕駛汽車的人也能安心的生活!軌道運輸在老年化社會真的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選項。

過年親友吃飯,一位住在台中東勢的六十多歲的長輩說:「每天一早六點從東勢新伯公搭公車去東勢鎮上、轉換另一班公車去豐原,然後搭火車去彰化,再轉公車去彰化上班」,所有人都問這樣不累?他說開一輩子的車,這幾年時常在路上恍神了、真的厭了,雖然要轉很多次車,但班次穩定,且路上可以睡可以看書報,真的很舒服!



近來前瞻軌道基礎建設引起的各界討論,過去的幾任行政院長和交通部長都以過往評估的運量不足或財政負擔去批評此計畫,甚至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直接說中南部蓋捷運沒有意義,引起爭議,不分黨派社會一起關心台灣未來的前瞻計畫是好事,但從這些卸任的前行政院或交通首長仍侷限在過去的舊官僚思維,未從台灣未來發展需求去思考,這或許也點出為何台灣現今面臨「公路建設飽和」、「私人交通工具成長超出道路負荷」、「公共運輸發展不振」的困境了!

*作者任職於交通部

相關報導
● 石之瑜觀點:「前瞻」透露執政者已絕望
● 呂欽文觀點:為專業保留一個席位──前瞻基建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arrow
arrow